為你介紹FESTO電磁閥的腐蝕性介質
FESTO電磁閥具體用什麽牌號不鏽鋼適用哪一種酸性液體(氣體)則需要分別考慮,不存在單一牌號不鏽鋼能用所有酸堿介質。根據酸堿介質的濃度和溫度不同,不鏽鋼蝶閥的選擇牌號各不相同。
應用泛的製造不鏽鋼蝶閥的是奧氏體不鏽鋼,其中以18-8型Cr-Ni係多。奧氏體不鏽鋼是不鏽鋼中牌號多、應用範圍,也是重要的一類。奧氏體不鏽鋼的特點是:無磁、塑性、冷熱加工性能優良,其成分中一般有較高的鉻、鎳以及其他耐蝕元素。
FESTO電磁閥對氧化性介質,如大氣、稀濃度和中等濃度的硝酸以及濃硫酸等是耐蝕,但在還原性介質中(如鹽酸、亞硫酸、沸騰冰醋酸等)是不耐蝕的。在腐蝕發生於過鈍化條件下,18-8型Cr-Ni奧氏體不鏽鋼是不耐蝕的,這時應選用含矽量高的奧氏體不鏽鋼來製造蝶閥,如:00Cr14Ni14Si4、00Cr18Ni14Si4、00Cr18Ni20Si6以及0Cr20Ni24Si4Ti等。
如果使用介質是硝酸,含鉬的奧氏體不鏽鋼是不耐蝕的,尤其在沸騰的硝酸中更是如此,因此,含鉬的奧氏體不鏽鋼蝶閥通常不在硝酸中使用。
含鉬的不鏽鋼在有機酸和某些還原性酸中有更的耐蝕性,含鉬、銅、矽的奧氏體不鏽鋼在硫酸介質中有更的耐蝕性,如ZG1Cr24Ni20Mo2Cu3以及CN-7M(AC1牌號)奧氏體不鏽鋼被廣泛用於耐硫酸蝶閥。有些合金分數大於50%的耐蝕合金,如2RK65、K合金、carpenter20等也是奧氏體基體,被應用於高溫、高濃度的硫酸中,效果很。
FESTO電磁閥在鹽酸中一般是不耐蝕的,隻有在稀的鹽酸中才能鈍化能力。18-8型Cr-Ni奧氏體不鏽鋼在堿性介質中,如NaOH、KOH等,有相當寬的濃度和溫度範圍,有良的耐蝕能力。
在使用過程中出現鏽蝕現象。經過金相組織分析、染色試臉、熱處理試臉、SEM等試驗分析,找到了材料鏽蝕的關鍵因素是因為材料中沿晶界的碳化物析出形成貧鉻區,從而造成不不鏽鋼蝶閥鏽蝕。
FESTO電磁閥在使用過程中出現鏽蝕現象。奧氏體不鏽鋼經正常熱處理後,室溫下組織應為奧氏體,耐蝕性能很。為了分析蝶閥的鏽蝕原因,在其上取樣進行分析。
1試驗方法
FESTO電磁閥取樣進行化學成分分析(判斷是否符合標準要求)、金相組織檢查、熱處理工藝試驗及SEM分析。
2試驗結果及分析
2.1化學成分
FESTO電磁閥化學成分分析結果及標準成分。
2.2金相分析
FESTO電磁閥從出現鏽蝕現象的蝶閥上切取了金相試樣,經磨製拋光後,用三氯化鐵水溶液腐蝕,在Neophot-32金相顯徽鏡上觀察分析,其金相組織由奧氏體與另一種析出物組成。從理論上講奧氏體不鏽鋼經正常熱處理後,應得到均一奧氏體組織。組織中出現的另一析出物究竟是何組織,有兩種判斷:一是σ相,另一種是碳化物。σ相與碳化物形成的條件不同,但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造成奧氏體不鏽鋼對晶間腐蝕的敏感性。
采用了雜色法進行σ相的鑒別。采用堿性赤血鹽水溶液(赤血鹽10g+氫氧化鉀10g+水100ml),試樣在該試劑中煮沸2~4min後,鐵素體呈黃色,碳化物被腐蝕,奧氏體呈光亮色,σ相由褐色變為黑色。用上述方法將從蝶閥上切取的試樣在堿性赤血鹽水溶液中煮沸4min後,在顯徽鏡下觀察,析出物保持了原形貌,未發現明顯變化。因此決定采用熱處理的方法進一步試臉分析。
在使用過程中出現鏽蝕現象。經過金相組織分析、染色試臉、熱處理試臉、SEM 等試驗分析,找到了材料鏽蝕的關鍵因素是因為材料中沿晶界的碳化物析出形成貧鉻區,從而造成不不鏽鋼蝶閥鏽蝕。材質為 CF8M 的不鏽鋼蝶閥在使用過程中出現鏽蝕現象。奧氏體不鏽鋼經正常熱處理後,室溫下組織應為奧氏體,耐蝕性能很。為了分析蝶閥的鏽蝕原因,在其上取樣進行分析。
FESTO電磁閥的材料為鎳鉻奧氏體不鏽鋼,這種材料一般都在固溶狀態下使用。在室溫狀態下,其組織為奧氏體,奧氏體不鏽鋼在廣泛的腐蝕介質中特別是大氣中具有良的抗腐蝕能力。對不鏽鋼蝶閥鏽蝕的原因分析:綜合試驗的結果,可判定蝶閥材料組織中析出相不是 σ 相,故蝶閥的鏽蝕現象不是由 σ 相引起的;通過 SEM 觀察,確認蝶閥的組織中析出相是以鉻為主的碳化物,這種共晶組織沿晶界分布。
EDS 分析結果表明這種分布在晶界上的碳化物鉻含量明顯高於基體。這種碳化物是 M23C6型。隨碳化物的析出,又得不到鉻的擴散補充時,以碳化鉻的形式沿奧氏體晶界析出,在碳化物周圍形成貧鉻區,從而奧氏體不鏽鋼晶界易被腐蝕。
沿晶界析出的碳化物是造成蝶閥鏽蝕的主要原因;經固溶處理後的奧氏體不鏽鋼,由於在高溫加熱時大部分碳化物被溶解,奧氏體中飽和了的碳與鉻,並因隨後的快速冷卻而固定下來,使材料有很的耐腐蝕性。因此應嚴格控製熱處理工藝,固溶處理時將工件加熱至高退,使碳化物充分溶解,然後迅速冷卻,得到均一奧氏休組織。固溶處理後,如果采用緩慢冷卻,在冷卻過程中碳化鉻將沿晶界析出,從而導致材料耐腐蝕性能降低。